政策详情

苏州市制造业智能化改造和数字化转型2022年行动计划

苏府办〔2022〕2号
级别:苏州市级状态: 无效
分类:产业扶持政策,苏州市级,现代服务业
支持方式:奖励
支持产业:智能制造产业
发文单位:苏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关于加快产业数字化、数字产业化的战略部署,认真落实《江苏省制造业智能化改造和数字化转型三年行动计划(2022~2024)》和《苏州市推进数字经济时代产业创新集群发展的指导意见》要求,坚持把数字经济作为苏州转型发展的关键增量,持之以恒推进制造业智能化改造和数字化转型(以下简称“智改数转”)各项工作,制定本行动计划。

一、总体要求

        聚焦数字经济时代产业创新集群,以深化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融合发展为主线,以智能制造为主攻方向,以工业互联网创新应用为着力点,通过示范引领、平台赋能、政策保障,以智能化、数字化引领制造业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夯实创新集群底座,持续提升“苏州制造”核心竞争力,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


二、主要目标

        以创建国家智能制造先行区为目标,2022年推动实施“智改数转”项目5000个以上,覆盖规上企业3500家,扩大中小企业数字化普及面。新增国家智能制造示范工厂2家、省智能制造示范工厂2家,省市智能制造示范车间300个,省星级上云企业1000家,省级工业互联网试点示范平台类项目10个,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二级节点5个。


三、工作任务

        坚持问题导向、应用牵引、重点突破,夯实工作基础,实施“十大行动”,推动各项任务落地见效。 

        (一)诊断服务对接行动。持续为制造业企业开展智能制造免费诊断服务。公开招标全国优秀智能制造诊断服务商,提供个性化解决方案,提高诊断方案转化实施率,加快工业企业应用智能装备、先进工艺和信息化管理系统进行智能化改造。2022年为40家工厂、600家车间提供智能制造免费诊断服务。依托苏州市智能制造融合发展中心等载体,为各类服务商和用户提供更精准快捷的对接服务,组织专业供需系列对接活动30场以上。 

        (二)标杆示范引领行动。以“设施高度互联、系统高度互通、数据高度互享、业态高度互融”为建设理念,引导企业创新应用离散型智能制造、流程型智能制造、网络协同制造、大规模个性化定制、远程运维服务等智能制造新模式,集成运用自主可控的智能制造装备、软件和控制系统,建设一批覆盖企业生产全流程、管理全方位和产品全生命周期的省市智能制造示范工厂。鼓励优秀企业特别是民营龙头企业创建全球“灯塔工厂”。2022年新增市级以上示范智能工厂20家、省工业互联网示范工程标杆工厂10家、省市示范智能车间300个,推动建设市级工业互联网典型应用企业40个。

         (三)领军服务商培育行动。落实优质项目双向补贴政策,以目标绩效为导向,对已实施解决方案并取得成效的企业给予一定资金补贴,同时对认定的优秀服务机构给予奖励,降低企业改造成本,提高服务商参与积极性。支持大中型企业剥离软件开发、系统集成、信息服务等技术业务,成立独立法人实体,面向行业尤其是中小企业,输出解决方案和经验,提供专业化服务。继续通过免费诊断等政府采购方式,引领和撬动服务市场,培育一批产值过亿元的智能制造集成服务商和服务客户上规模的工业互联网平台。2022年新增“智改数转”优秀服务商20家,评选一批服务输出标杆企业,力争培育本土国家级工业互联网双跨平台1家。 

        (四)工业互联网赋能行动。推进综合型、特色型、专业型工业互联网平台和工业电子商务平台建设,分行业输出工业互联网解决方案。支持以开源模式建设工业互联网平台,进一步拓展平台生态。加快完善标识解析体系,针对行业需求试点推广标识融合应用,建立典型应用场景清单。积极培育工业信息安全防护星级企业。2022年,新增省级工业互联网试点示范平台类项目10个,新增工业互联网资源池企业20家、工业大数据试点示范项目5个。新增标识解析二级节点5个,培育1~2个标识注册量和解析量省内领先的二级节点。 

        (五)企业分类推进行动。围绕行业龙头骨干企业、中小型制造企业、产业链供应链等层面,分类施策,促进融通发展,形成一批“智改数转”行业解决方案。对标世界领先水平,支持行业龙头骨干企业开展集成应用创新,参与国家行业标准制定。面向中小企业研发设计、生产制造、经营管理、市场营销等数字化需求,培育推广低成本、模块化的数字化平台、系统解决方案、产品和服务,支持中小企业加快将核心业务能力向云端迁移,推动中小企业数字化普及。按照“一链一平台”建设思路,支持“链主”企业、第三方机构等构建平台生态,开展协同采购、协同制造、协同配送等应用,提高产业链协作效率和供应链一体化协同水平。2022年,分行业制定中小型制造企业“上云用平台”目录,新增星级上云企业1000家。

         (六)园区数字化转型行动。支持各地将网络部署、公共云平台建设、数据采集和传输系统部署等纳入产业园区改造提升建设标准,推动园区加快数字化转型。支持平台企业、基础电信运营企业、制造业数字化转型服务商等组建联合体,面向产业园、产业集聚区企业,实施内外网升级和数字化改造,推动园区产业链企业整体数字化升级。推动工业互联网平台在产业集聚区落地,基于联网CNC等数控设备,发展共享工厂、协同制造、柔性生产、众包众创、集采集销等新模式,提升区域制造资源和创新资源共享和协作水平。培育“互联网+先进制造业”特色基地(园区)、“工业互联网平台+园区”、工业大数据应用示范区。2022年新增省级信息技术应用创新先导区1个,支持有条件的地区争创国家级“5G+工业互联网”融合应用先导区。 

        (七)装备技术突破行动。针对智能制造装备在感知、控制、决策、执行等环节的短板弱项,探索完善揭榜挂帅机制,编制细分产业链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清单,推动自主可控工业级芯片应用。支持智能制造装备企业、高校和科研院所联合开展产学研协同创新,积极承担国家和省市重大技术攻关项目。发展智能网联装备,支持工业企业提升核心装备和关键工序的数字化水平,研制推广新型智能制造装备。完善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保险补偿和激励政策,加快创新成果转化。2022年,新认定智能制造领域首台套重大装备20个。

         (八)工业软件攻关行动。支持行业龙头骨干企业、工业软件企业、制造业数字化转型服务商、高校院所等,围绕“智改数转”需求,加强自主可控工业软件技术攻关、产品研发和解决方案集成,支持工业软件开源生态建设。加快突破工业软硬件、智能算法等核心技术,聚焦工业场景,推进工业仿真、数字孪生、运维管控等软件研发并产业化。促进更多工业软件进入国家、省级工业软件供给能力清单,鼓励制造业企业运用目录和清单内软件产品推进“智改数转”。2022年,建成2个省级以上工业软件协同攻关和体验推广中心,推广300个以上工业APP,培育10家软件类“头雁”企业,推动1家工业软件企业上市。 

        (九)基础保障提升行动。加大“千兆城市”和5G基站建设力度,支持5G、IPv6、工业无线等技术和新型工业设备改造升级企业内网,积极构建基于“网+云+端”的企企通综合服务体系。支持重点企业建设5G内网改造标杆、5G全连接工厂,推动建设市级“5G+工业互联网”公共服务平台,加快“5G+工业互联网”融合应用创新推广。2022年,累计建成5G基站3.7万个,实现大市范围5G网络全覆盖,新增5G全连接工厂3家,遴选5G内网改造标杆项目5个,“5G+工业互联网”典型应用场景10个。 

        (十)政策宣贯兑现行动。切实抓好已出台的各项政策的兑现力度,继续用好贷款贴息、有效投入奖补等政策,建立政策兑现督促机制,提升企业获得感。2022年6月底前完成上年度贴息奖补。坚持线上线下结合,采取多种形式精准化宣传推广政策,开展制造业“智改数转”区县行、园区行、集群行活动,宣传典型案例、解读相关政策,扩大示范带动效应,提高政策触达率。2022年组织宣贯活动100场以上,拍摄优秀案例微视频100个。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各地要根据本行动计划,结合本地实际,加快制定出台相关实施方案。各部门要加强协调配合,注重上下联动,完善智能化改造和数字化转型工作机制,创新工作方法,加快组织推进。各地各部门要积极帮扶企业对上争取资金支持,完善相关扶持政策,努力构建多层次、宽领域资金保障体系。 

        (二)强化人才支撑。积极引进“智改数转”领域创新创业团队、高层次人才、复合型技能人才,健全人才评价机制。开展制造业“智改数转”人才培养试点,加强高职院校相关学科和专业建设,推进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培养专业人才。实施数字化产业工人培训工程,依托工业互联网平台建设制造业数字化人才实训基地。 

        (三)狠抓任务落实。探索建立制造业“智改数转”成效评估指标体系,开展全市制造业“智改数转”监测工作。建立情况通报制度,定期反映各地工作目标任务完成情况。各地各部门要根据工作目标,细化任务分工,明确工作职责,强化时间节点,加强考核监督,确保各项指标任务按时完成。

延伸阅读
根据标签自动聚合以下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