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详情

“工业互联网看苏州”品牌创新提升行动(2023-2025)

苏工信信推发〔2022〕2号
级别:苏州市级状态: 有效
分类:其他政策,苏州市级,其他
支持方式:其他
支持产业:所有产业
发文单位:苏州市工业和信息化局

       《关于全力打造“工业互联网看苏州”品牌的若干措施》(苏府办〔2020〕172号)印发以来,在市委、市政府的统筹领导下,苏州工业互联网发展成效显著,走出了“看平台、看标杆、看应用、看生态”特色发展路径,形成大型企业引领推广、中小企业广泛应用的融通发展格局。建成5G基站3.4万个,上线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二级节点13个,获评工信部工业互联网试点示范项目8个、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融合发展试点示范项目15个,引进国家工业互联网双跨平台14家,培育江苏省工业互联网示范平台47家、标杆工厂43家、工业信息安全防护星级企业(平台)58家、星级上云企业3384家,全市超7万家企业上云用平台。为进一步落实制造业智能化改造和数字化转型工作要求,推动工业互联网在数字赋能产业创新集群发展中发挥更显著作用,持续打响“工业互联网看苏州”品牌,制定本行动方案。

       一、主要目标

       到2025年,工业互联网整体发展实现阶段性跃升,新模式、新业态大范围推广,产业综合实力显著提升。

       ——打造广覆盖、高质量的基础设施。建成5G基站3.7万个以上(全覆盖),推动千兆光网和5G网络深入企业、园区,建设10个以上5G全连接工厂。建成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二级节点15个以上,接入企业3万家以上,进一步推广标识服务,强化赋能效应。

       ——打造多层次、宽领域的平台体系。持续开展工业互联网平台培育工程,鼓励和支持制造业龙头企业打造重点产业供应链协作平台。培育2家国家级双跨平台,3~5家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综合型平台、产业链协作平台,50家以上省级重点平台,培育遴选150家以上市级重点平台,实现平台应用在规上工业企业全覆盖。

       ——打造创新性、规模化的融合应用。制造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发展基础更加坚实,提质、增效、降本、绿色、安全发展成效不断提升。形成10个“5G+工业互联网”典型应用场景,培育20家省级“5G+工业互联网”示范应用企业,30个省级工业信息安全产品和解决方案,遴选200家市级工业互联网专业服务商,300个市级工业互联网典型应用。

       ——打造一体化、协同化的发展生态。建立工业互联网企业库、项目库和服务商体系,加强与大院大所合作共建工业互联网创新载体,打造具有区域特色的工业互联网技术产业体系和产业集群,推动一批工业互联网领域的瞪羚企业、“独角兽”培育企业、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上市,高标准建设国家工业互联网产业示范基地、“5G+工业互联网”融合应用先导区。

       二、重点任务

       (一)强化基础支撑能力

       1.加强企业外网建设。加快5G基站、千兆光网和数据中心等建设部署,提供高性能、高可靠、高灵活、高安全的网络服务,有序推动基于700MHz的5G网络共建共享,围绕重点领域积极开展特定场景5G应用技术和专业设备研发,强化产业园区、重点企业、标杆示范车间(工厂)等重点生产场所的精准化深度覆盖。面向龙头企业、中小企业提供不同的网络支撑能力和商业服务模式,筑牢5G融合应用基础。

       2.深化内网改造升级。落实互联网“通园区、进企业、入车间、联设备”企企通工程,支持工业企业综合运用5G、时间敏感网络(TSN)、边缘计算等技术和新型工业设备改造升级内网,提升生产各环节网络化水平,提供能够满足多层次应用的立体无线环境,推进工业数据的采集汇聚和深度应用。探索专网建设新模式,打造5G虚拟专网生态区。遴选5个工业互联网“企企通”工程示范园区和20个企业内网改造标杆,建设50个5G行业虚拟专网,实施100个重点产业园区网络改造升级项目。

       3.加快二级节点建设。支持行业重点企业建设二级节点,积极引导企业、产业园区上节点用标识。鼓励二级节点运营单位建设公共服务平台、体验(展示)中心,丰富标识应用、强化服务能力,加快扩大标识注册规模、解析次数和创新应用数量。积极探索标识与区块链、通信模组、中间件、导航、人工智能等技术融合,推广基于5G、窄带物联网(NB-IoT)等技术的主动标识载体应用。建成具有国内领先水平的市级标识解析公共服务平台、市级标识体验(展示)中心,上线15个以上标识解析二级节点,单个节点标识注册和解析规模超50亿,接入企业总数3万家以上。(二)壮大平台赋能体系

        4.培育本土头部平台。支持本土行业龙头企业建设双跨平台、产业链供应链赋能平台,打造一批服务企业多、覆盖区域广的综合型、特色型平台,加快产业链上下游企业联动协调、共同参与。培育发展省级、市级工业互联网平台,推动工业互联网平台在各类产业园区落地,围绕产业创新集群打造区域级平台,推广中央工厂、协同制造、共享制造、众包众创等新模式。鼓励相关企业上市融资,利用资本市场并购重组做大做强。本土培育2家国家级双跨平台,打造3~5家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综合型平台、产业链协作平台,50家以上省级重点平台,创建2~3个国家“工业互联网平台+园区”,遴选一批“工业互联网平台+园区”试点示范项目。

        5.发展工业互联网服务集群。建立工业互联网平台动态培育库,遴选一批技术实力雄厚、服务能力优秀的本土工业互联网服务机构,面向重点行业与典型场景打造整体解决方案和集成技术产品,积极发展应用于工业互联网的工业软件。汇聚全国优秀的工业互联网解决方案、数据采集、工控安全及相关配套等方面的服务商,打造覆盖多领域的工业互联网服务集群,建强工业互联网服务体系。指导支持150家以上企业进入江苏省工业互联网服务资源池,培育引进100家以上工业软件企业,完成总规模不低于1000个的工业软件供给能力清单梳理,遴选200家以上市级工业互联网专业服务商,300个以上市级工业互联网典型应用。

        6.加强安全保障能力。健全苏州市工业互联网安全监督检查、风险评估、信息共享和通报、应急处置、数据保护等法规制度和工作机制。从安全合规认证、安全技术、安全运营三个方面,建立工业互联网安全防护体系,对数据采集、传输、存储、使用、交换共享、归档与删除等实现全面保护。推动工业互联网安全态势感知、工业防火墙、入侵检测系统等安全产品研发和应用,着力培育本土工业信息安全企业、服务机构、安全防护星级企业等。建成市级工业互联网安全保障平台,遴选20家优秀工业信息安全企业,50个优秀工业信息安全产品和解决方案,培育100家省级工业信息安全防护星级企业。

        (三)推广融合创新应用

        7.打造标杆示范工厂。深化推进行业级工业互联网标杆工厂建设,针对工业制造企业在生产现场、生产管理、经营管理等环节的应用场景和业务需求,综合运用数据采集与集成应用、建模分析与优化等技术,从产品全流程、资产全流程、商业全流程等方面高标准培育行业级工业互联网标杆工厂。深化产业链供需对接,发展低成本大规模定制,打造C2M定制平台,建设C2M数字工厂,通过柔性组织产品设计、制造资源和生产流程,打通消费端和生产端。在细分行业领域培育100家省级工业互联网标杆工厂,打造10家C2M数字工厂。

        8.培育“5G+工业互联网”。推进5G设备与各类工业终端的深度融合,加快5G应用从外围辅助环节向核心生产环节渗透,支持工业企业建设5G全连接工厂。建设“5G+工业互联网”创新载体、公共服务平台,培育一批创新能力强、带动效应明显的5G应用解决方案、应用服务提供商,加强满足工业互联网特定需求的5G关键技术研发,打造推广典型的工业应用场景。建成10个以上5G全连接工厂,遴选30个“5G+工业互联网”典型应用,争创国家“5G+工业互联网”融合应用先导区。

        9.推进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实施中小企业数字化能力提升专项行动,完成中小企业完成数字化能力评估,建立“一企一档”。推动企业加快工业设备联网上云、业务系统云化迁移,鼓励和支持工业互联网平台、云服务商和第三方机构针对不同行业中小企业的应用需求,开发使用便捷、成本低廉的数字化平台、系统解决方案、工业APP等产品和服务,降低上云门槛和成本,带动中小企业的数字化能力提升。形成数字化能力评估报告4万份,实现中小企业数字化能力评估全覆盖,打造50个以上工业软件解决方案,500个以上精品工业APP,推荐更多产品入选江苏省首版次工业软件应用推广指导目录,新增2000家星级上云企业。

        (四)构筑产业发展生态

        10.培育行业领军企业。以技术创新和解决方案为核心,着力培育工业互联网领域领军企业,带动关键技术和前沿创新能力整体提升,加快推广工业互联网应用和服务,打造产业龙头和“拳头”产品。强化市、县(区)专项资金导向作用,推动建立工业互联网产业相关发展基金,大力引导金融机构、社会资本等支持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引导开展投融资培育、上市培育,帮助企业做大做强。发展10个以上主营业务收入超10亿元的创新型领军企业,培育20家主营业务收入超亿元的重点工业软件企业,推动工业互联网相关瞪羚企业、“独角兽”培育企业、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尽快上市。

        11.建设高能级载体。推动国家级科研院所、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重点高等院校等在苏州建立工业互联网相关独立研发机构、应用推广机构、人才实训基地等载体,强化技术研究攻关和成果转化,培养工业互联网创新领军人才和高素质应用型、复合型、创新型技术技能人才。支持院所高校与头部企业联合共建国家级、省级工业互联网创新中心,深化开展低成本数据采集等工业互联网关键技术攻关,以及平台测试评估、解决方案创新、咨询诊断服务等工作,壮大协同创新生态。建设市级工业互联网公共服务平台,汇集供应商资源与企业需求,促进精准对接,提供企业评估、供应商能力分级、产业发展等综合服务。

        12.促进协同发展。积极主动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国家战略,与周边地区开展区域互补、资源共享的紧密合作,促进工业互联网空间布局、协同创新、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一体化发展。壮大做强工业互联网产业联盟,广泛汇聚市场主体,务实开展产业合作,支持联盟、协会提升服务能力,深入开展政策宣贯、诊断问答、行业沙龙、技术培训等各类活动,推动各领域单位和企业共同参与、协同发展。

延伸阅读
根据标签自动聚合以下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