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详情

昆山市推进新兴服务业高质量发展2025行动计划

昆办发〔2022〕123号
级别:昆山市级状态: 有效
分类:产业扶持政策,昆山市级,高质量发展/服务业
支持方式:其他
支持产业:所有产业
发文单位:中共昆山市委办公室、昆山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昆山开发区、昆山高新区、花桥经济开发区、旅游度假区党工委和管委会,各镇党委和政府,市各部委办局、各人民团体、各直属单位:  

        《昆山市推进新兴服务业高质量发展 2025 行动计划》已经十四届市委第 52 次常委会会议和市政府第 19 次常务会议审议通过,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中共昆山市委办公室

昆山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2022年11月18日

昆山市推进新兴服务业高质量发展2025行动计划

        为贯彻落实《关于推动新兴服务业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苏府〔2022〕63 号)有关要求,抢抓数字化发展新机遇,加快培育数字赋能型服务业、科技创新型服务业、资源配置型服务业、消费导向型服务业,构建一批特色新兴服务业创新集群,构筑支撑昆山先进制造业转型升级的生态系统,结合我市实际,特制定本行动计划。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江苏重要讲话指示精神,按照苏州市数字经济时代产业创新集群建设部署要求,坚持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抓住数字经济发展、区域供应链重塑、长三角一体化等战略机遇,紧扣高质量发展和集聚新动能主线,按照“一带一核三组团”空间布局,加快培育数字赋能、科技创新、资源配置、消费导向四大类新兴服务业,全面实施载体优化、主体提升、平台支撑、开放链接、要素保障五大工程,推动服务业规模升级、结构优化、效益提升,加速向数字化、专业化、融合化、品牌化、聚合化方向发展,全域打造“新兴服务业高质量发展示范区”,为昆山打造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县域示范、奋力走好新时代“昆山之路”提供强劲支撑。

        (二)功能定位

        按照“产业集聚、服务制造、创新驱动、业态升级”的原则,构建具有昆山特色“4×3”现代服务产业体系,大力发展数字赋能型服务(先进计算服务、软件信息、数字应用)、科技创新型服务(研发设计、检验检测、高端专业服务)、资源配置型服务(总部楼宇经济、现代金融、现代物流)、消费导向型服务(现代商贸、平台经济、现代文旅)四大类新兴服务业创新集群,重点培育12个新兴服务业态,着力打造新兴服务业高质量发展示范区。

        ——昆山先进制造升级新支点。聚焦“2+6+X”产业体系,契合基础材料、关键零部件、高端装备、智能制造、元宇宙等关键环节,大力推进二三产业协同互促、深度融合、智改数转,重点发展研发设计、软件信息、检验检测、供应链管理、专业服务等生产型服务,以新服务推动先进制造业成群成链、集聚发展,努力打造全国“两业融合”发展县域标杆。

        ——长三角产业链管理新节点。抢抓国际产业链加速调整、沪苏协同和苏州市域一体化发展机遇,以推进昆山综保区“五大中心”、陆家浜货运枢纽建设为抓手,依托昆山产业链基础优势,引进培育一批服务长三角产业链的功能性平台,打造投资、贸易、结算、采购、研发中心,建设联通沪苏、融合昆台、融入全球服务网络的区域性产业链管理中心。

        ——国际消费中心城市新高地。围绕苏州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和昆山建设现代化大城市战略目标,立足解决昆山商业集聚偏低、高端供给不足等问题,谋划打造新型商圈、文旅综合体,加快建设进口贸易促进创新示范区、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大力发展高端商业品牌、新零售新电商、服务型贸易,持续提升高端消费供给,推动新型消费快速增长。

        二、发展目标

        ——特色优势初步确立。到2025 年,基本形成四大新兴服务业创新集群,新兴服务业营业收入年均增长 15%以上,增加值规模超 1500 亿元,服务业对本地制造业支撑功能、对沪苏产业协同功能、对长三角供应链配置功能明显增强,初步建成新兴服务业高质量发展示范区。

        ——创新融合更趋明显。到2025 年,新兴服务业对新科技、新模式的应用深入广泛,产业链优化整合和产业流程再造加快推进,服务制造型、技术密集型新兴服务业加速成群,面向制造业的专业化、综合服务能力大幅提升,培育规上研发设计企业超100 家、省级“两业融合”标杆企业10 家。

        ——品牌质量大幅提升。到2025 年,新兴服务业龙头企业、专业力量、品牌机构、数据资源加速集聚,新培育苏州市级以上现代服务业领军企业 10 家,新增中国服务业企业 500 强1~2 家,新认定苏州市级以上总部企业 40家,功能性中心 50 家。

        ——聚合效应持续显现。到 2025 年,新兴服务业“一带一核三组团”错位发展、集聚发展的空间格局初步形成,业态集聚度进一步提升,形成一批特色化新兴服务业产业园区,建成省级现代服务业高质量发展集聚示范区3 家。

        三、重点任务

        (一)数字赋能型服务

        聚焦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数字化治理和数据价值化,加快发展以先进计算服务、高端软件和信息服务、数字应用为支撑的数字服务集群,建成具有全国影响力的数字化发展标杆城市。到2025 年,数字服务营业收入突破 500 亿元,数字经济领域高新技术企业达1000 家。

        1.先进计算服务。主动融入国家“东数西算”战略布局,依托中科海光、中科寒武纪、中科晶上“三芯”和先进计算产业“一生态”,加快建成以超算为引领的先进计算产业创新集群,实现区域“算力+算法+算据+应用”服务共享共用,打造“南淞智谷”。到 2025 年,先进计算服务规模达 100 亿元。

        做大算力算法算据服务。发挥国家超算昆山中心、寒武纪人工智能计算中心两大算力平台服务功能,深化与苏州深时数字地球研究中心、上海脑科学研究中心等战略合作,重点围绕人工智能、生物医药、物理化学材料等前沿科技领域开展应用计算研究与服务,打造长三角一流超级计算和科学大数据研发应用平台。支持超算昆山中心建设国家自主软硬件协同技术创新中心,招引培育一批算力应用服务与产业中心。

        构建先进计算应用场景。推进“算力+制造”,挖掘本地制造业转型计算需求,支持装备制造、生物医药、先进材料、人工智能等领域,利用边缘计算、数字孪生等技术,加快关键核心技术研发攻关,提升昆山数字创新策源能力。推进“算力+智慧城市”,加快数字昆山建设,提升数字政府“一网通用”“一网通办”“一网统管”整体能力,率先实现城市治理数字化。到 2025年,建成不少于 300 个特色鲜明应用场景。

        建设先进计算产业集聚区。面向计算应用企业、前沿计算技术企业,加强 AI、元宇宙等前后端项目招引,加快完善先进计算产业链配套,提高产业集聚度,到2025 年,建设成为具有昆山特色的先进计算产业创新集群。依托花桥国际创新港数字经济产业园,推动国金数据、中金数据、万国数据等数据中心绿色低碳转型,支持发展大数据研发、大数据应用等高附加值业务。到2025 年,花桥数字经济产业园迈上千亿级台阶。(责任单位:科技局、工信局、大数据资源管理中心、昆山开发区、昆山高新区、花桥经济开发区)

        2. 软件信息。聚焦工业软件、软件外包等细分领域,开发嵌入式软件、工业控制软件、工业安全软件等应用,推动昆山软件园做实做强、花桥数字试验区集聚提升、昆山南站城市门户谋划布点,打造长三角新兴的软件信息产业基地。到2025 年,软件和信息服务业规模达 300 亿元。

        工业软件。引导软件企业拓展本地市场,鼓励信华信技术、柯信信息等重点软件企业加强工业软件研发,重点发展汽车电子、智能制造装备、机器人、人工智能等领域嵌入式软件产品,推进智能设计与仿真、制造执行系统、企业管理系统、产品全生命周期管理等关键工业软件研发及产业化。加强大数据、5G、云计算、工业互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融合应用,打造新型轻量化软件平台,支持企业提供智能制造系统解决方案。行业软件。面向金融、医疗、教育、能源、交通等重点行业应用需求,强化银行、证券、保险等领域关键核心系统的可靠性与安全性,推动智慧医疗、智慧教育、数字金融、数字物流等行业软件研发,强化系统集成,引导链式融通,形成面向场景化、数字化、智能化三层架构的行业软件新供给。

        软件外包。积极发展信息技术咨询、设计和运维服务,推动华道数据、中金汇融、中银金融等传统金融后台、呼叫中心等业态向数字内容、平台运营、咨询设计等价值链高端转型,实现信息技术服务外包业务规模化、高端化。支持软件企业做大做强,推动云英谷、信华信技术、海隆软件等重点企业参与行业标准制定。加大对国内外高端软件及应用技术、人才和企业招引,打造一批以软件研发、软件外包为主导的新兴生态软件园。(责任单位:工信局、科技局、商务局、市场监管局、金融办,各区镇)

        3.数字应用。加快推动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创新,大力发展元宇宙、工业互联网、数字金融、数字物流等数字应用服务,进一步提升相关领域技术、人才、产业优势。到

2025 年,数字应用服务规模达 100 亿元。

        元宇宙产业。聚焦元宇宙底层技术、软硬件供给、场景应用等三大领域,发挥云昆大厦元宇宙总部基地、元宇宙产业生态联盟、元宇宙产业投资基金作用,加快推进元宇宙产业园建设,打造元宇宙产业创新中心,打响“打造元宇宙产业看昆山”品牌。依托昆山光电显示、智能终端产业优势和国家超级计算昆山中心等机构,加强元宇宙新型显示、计算芯片、交互终端研发制造。丰富“元宇宙+医疗、+教育、+文创、+交通”场景应用,推进数字孪生城市建设,发展元宇宙沉浸式交互式体验经济,全面提升数字赋能城市治理水平。

        工业互联网。加快工业互联网平台建设,推进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二级节点、星火·链网昆山骨干节点等项目建设,构建“数字高速公路”。融入长三角工业互联网一体化示范区建设,以创建国家级工业互联网平台为目标,发挥赛迪工业和信息化(昆山)赋能中心等平台载体作用,打造协同研发、咨询诊断、大数据应用等工业互联网公共服务体系,培育一批“灯塔工厂”。推动工业互联网在制造业领域创新应用,开展“企业上云”行动计划,打造低时延、高可靠、广覆盖的工业网络。

        数字金融。深入推进数字人民币试点,拓展民生服务、商户消费、文化旅游场所等基础应用场景,探索资金监管、跨境结算、医疗养老支付等创新应用场景。探索数字银行、数字征信、数字保险等新兴业态,推动形成“批量化、低成本、高效率、全风控” 的数字金融服务模式。探索区块链等新技术在数据共享、资金流和物流及信息流管控等领域的创新应用,打造安全、便捷、共享、共赢的金融生态体系。

        数字物流。推进物流园区(基地)、货运场站等物流基础设施数字化改造升级,打造一批智慧物流园区、无人场站等。鼓励飞力达、亚东朗升、利丰供应链、普飞科特等龙头企业加大智慧化改造投入,加快应用快速分拣设备、自动识别与标识设备、电子数据交换设备、智能收货出货输送设备等智能化设备,及智慧物流管理系统、网络货运服务平台等信息化软件系统,培养一批技术先进、模式新颖、服务高效的智慧物流示范企业。积极推广“信息系统+货架、托盘、叉车”仓库基本配置技术,推进传统仓储设施数字化转型。(责任单位:工信局、发改委、交通局、金融办、大数据资源管理中心,各区镇)

        (二)科技创新型服务

        聚焦打造阳澄湖两岸科创中心,深入开展原始创新和技术创新,构建以自主创新为支撑的产业创新策源地,培育贯通创新链、融入产业链、对接资本链的高新科技服务体系。到 2025 年,全市科技服务机构超过 100 家,科技服务业营业收入突破400 亿元,技术合同交易额达到 120 亿元。

        4. 研发设计。大力发展科技研发、工业设计、创业孵化、知识产权等服务,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到2025 年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占比达 4.5%,研发设计营业收入超100 亿元。

        科技研发。争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在昆布局,支持三一重机、迈胜医疗等企业打造全国重点实验室、产业创新中心、企业技术中心等国家级平台;支持中科可控争创国家自主软硬件协同技术创新中心、维信诺建设国家新型显示技术创新中心蒸镀OLED 显示创新平台。到 2025 年,集聚各类高端科研机构500 家。围绕产业链关键共性技术、前沿引领技术,深化“揭榜挂帅”、定向择优、联合招标等机制,推动祖冲之攻关计划提档升级,制定“六新” 产业链技术路线图,加强对集成电路关键材料、光电显示配套材料、智能制造核心部件、医疗器械核心组件、生物试剂、动力电池等领域攻关,突破一批产业链关键核心技术。

        工业设计。重点围绕集成电路、高端装备、汽车及零部件等领域的核心技术装备与关键零部件开展工业设计,支持蒂森克虏伯、澜起科技、锐芯微电子等重点企业做强做优,力争在设计验证、材料数据、设计工具、虚拟仿真等方面取得突破性创新,争创一批国家级、省级工业设计中心。到2025 年,培育 2~3 家工业设计领域龙头企业。

        创业孵化。聚焦阳澄湖两岸科创中心、夏驾河科创走廊、花桥国际创新港等主阵地,布局建设创业苗圃、科技企业孵化器、中试共享生产线以及重点产业垂直孵化器等双创载体,协同科技金融、技术转移等科技服务机构共建孵化服务联盟,形成“IDEA—IP—IPO”深度融合双创孵化体系,到 2025

年,力争在国家级“双创”基地上实现突破。完善“昆科贷”政策框架,扩大资金池规模,拓展科技投资受惠面,强化对创新创业支持。

        知识产权服务。依托昆山开发区、昆山高新区首批国家知识产权强国建设试点园区,发挥国家技术转移东部中心昆山分中心、工研院科技成果转化带动作用,建设知识产权一站式服务中心。培育一批科技服务市场化机构,壮大技术经纪(经理)人队伍,发展中试和技术熟化等集成服务、产学研互动的技术转移服务,推动技术成果商品化、资本化。加强知识产权服务业中介服务机构信用管理和绩效评价,推进知识产权服务机构规范化、品牌化发展。完善知识产权服务业发展相关政策,加大优秀知识产权奖励。到2025年,知识产权主营业务收入超1亿元,建设省级知识产权公共服务平台2个,从业人员超1000人。(责任单位:科技局、工信局、人社局、市场监管局,各区镇)

        5.检验检测。充分发挥“苏检通”江苏省检验检测监管服务平台作用,助力 NQI质量基础设施一站式服务建设,打造长三角检验检测服务重要基地。到 2025 年,检验检测服务营业收入达30 亿元,检验检测认证机构超 50 家。重点发展光电显示、高端装备、新材料、新能源汽车、节能环保等新兴检验检测服务,创新发展设计开发、生产制造、安全监管、售后服务等领域第三方检验检测服务。推广应用“互联网+检验检测”新技术新模式,加快向全产业链、产品全生命周期集成检验检测发展。支持检验检测机构参与国家和省部级应用研究和重大科技专项攻关,支持龙头企业积极参与国际检验检测标准制定,支持检验检测机构获得相关领域CMA 证资质。(责任单位:市场监管局,各区镇)

        6.高端专业服务。聚焦服务价值链高端,做优做强知识密集型专业服务业,提升专业服务支撑产业升级的能力。到2025 年,全市商务服务增加值超 200 亿元。

        人力资源。深化校地企合作,推进昆山技师学院和市级公共实训中心建设,联合光电显示、智能终端等领域龙头企业搭建新型产业学院,大规模多层次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和创业培训,每年新增高技能人才1 万名,打造全国较强影响力的产教融合发展示范区,做优做强人力资源产业园。布局新型人力资源服务,引进国内外知名人力资源服务机构,发展高级人才寻访、人才测评、人力资源管理咨询服务高人力资本、高技术、高附加值业态。严格规范用工市场,提升国有人力资源机构服务能力,实施“互联网 +人力资源服务”行动,支持平台型人力资源服务企业快速发展。到2025 年,人力资源服务业营业收入超 200亿元。

        财务法律咨询。聚焦产业咨询、企业法律、财会审计、品牌营销等专业服务领域,推动一批国内外品牌专业服务企业分支机构落户昆山。优化“产业链+专业服务”布局,鼓励本土法律服务、咨询、财务审计等专业服务机构与北京、上海、深圳等地知名机构联营合作,提升本土行业品牌影响力。

        会议会展。积极承接进博会溢出效益,围绕医疗器械、高端装备、电子电机以及日韩、东盟商品,争取在昆山综保区、花桥经济开发区设立保税展示中心、线下体验中心。主动对接虹桥商务区专业运营机构、国际知名会展企业、境内外专业组展机构,建立有效合作机制,共同深耕展馆运营管理、品牌项目招引、优质资源共享等关键环节,探索举办具有昆山特色的电子信息、高端装备、新能源汽车等工业品牌展会,培育展会设计、信息咨询、广告宣传等专业会展服务,提高市场化运作能力。(责任单位:商务局、教育局、司法局、财政局、人社局、审计局、人力资源市场,各区镇)

        (三)资源配置型服务

        围绕提升城市综合服务核心功能,大力发展总部楼宇经济、现代金融、现代物流等资源配置类服务集群,提升昆山对本地和周边区域资源的配置力、影响力,引领产业转型升级、新城市服务能级跃升。

        7.总部楼宇经济。将商务楼宇作为“垂直开发区”来打造,加快盘活存量楼宇资源,进一步完善总部企业发展服务体系,主攻创新类、研发类、贸易类等高端总部经济项目。到2025 年,新认定苏州市级以上总部企业 40家,功能性中心 50 家。

        总部经济。瞄准跨国公司、国内大企业集团、行业领军企业、高成长性企业,加大政策支持力度,鼓励支持其在昆设立区域性总部及销售中心、结算中心、研发中心、人力资源中心等功能性机构。聚焦本地产业特色,扶持综合实力强的本土企业做大做强,拓展总部功能,加强对产业链纵向、横向兼并收购,培育一批优势本土总部企业。引导本土有实力的制造业企业剥离结算、采购、研发等功能,打造一批功能性中心。鼓励有“走出去”发展需求的企业将总部设立在昆山,将生产环节向外拓展。

        楼宇经济。把发展楼宇经济作为促进生产性服务业跨越发展的有效抓手,引导研发设计、软件信息、检验检测、商务服务、现代金融、知识产权等生产性服务业,以及总部、销售、采购、结算等产业链高价值环节向楼宇集中、向上发展,培育一批特色楼宇、专业楼宇、亿元楼宇。实施楼宇改造升级工程,优化交通、绿化、餐饮、文化娱乐等配套服务,打造一批数字楼宇、甲级楼宇,增强商务楼宇对优质项目、企业吸纳能力。加大楼宇物业监管力度,提升楼宇物业管理服务水平。研究开展楼宇安全生产整治,探索推动租税联动,鼓励引导企业注册实体、落户发展。(责任单位:发改委、商务局、住建局、市场监管局、应急管理局、昆山税务局,各区镇)

        8.现代金融服务。以服务实体经济为目的,高水平建设昆山金改区,完善特色生产金融服务体系,打造长三角产业金融开放高地。到2025 年,金融业增加值超 500 亿元。

        科技金融。探索整合创业控股集团、昆山工研院资源,统筹运营各类政府创投基金、产业基金,设立并购基金、种子基金,招募具有全球视野的创新资本运营人才,为主导产业补链强链提供科创投资服务。鼓励银行机构扩大知识产权质押贷款类产品,加大知识产权证券化等创新产品探索。引导保险公司创新保险产品,扩大“揭榜挂帅攻关险”覆盖面。支持银行与创业投资、证券、保险等机构合作,创新交叉性金融产品,探索科技金融服务新模式。完善上市工作机制,鼓励更多符合条件的企业登陆资本市场直接融资,培育资本市场“昆山板块”。到 2025年,新增境内外上市公司超 20 家。

        供应链金融。推动行业市场信息与投融资项目信息发布交互,探索建立商贸流、信息流、资金流、物流“四流合一”的供应链金融平台,为企业提供融资、结算、保险、担保以及理财等金融服务。依托产业链龙头企业资金、客户、数据、信用等优势,发展应收账款质押融资等供应链金融服务,扩大上下游中小微企业的融资渠道。

        基金产业。加强与陆家嘴、大虹桥等国际金融高地的对接,以建设花桥私募基金集聚区为载体,加强对头部基金公司和优质金融中介机构的招引,积极争取社会资本、保险资金、国家级基金等资本支持,拓宽募资渠道,加大对天使投资、创业投资等机构的引进,着力打造集私募基金、风险投资基金、第三方金融服务机构于一体的基金生态圈。依托昆山试验区、金改区政策平台,积极申设合资证券、理财子公司等法人金融机构,用好QFLP 政策试点机遇,对接吸引国际化资本支持昆山建设。到 2025年,新增法人金融机构 1 家,新增股权投资机构 50 家。

        融资租赁。面向高端装备、汽车零部件等产业,以及智能化改造、科技创新基础设施建设等需求,发展整机、零部件技术制造装备和设备租赁、检测验证设备租赁等。逐步发展设备租赁和融资租赁服务,鼓励融资租赁公司、金融机构在依法合规、风险可控的前提下,为制造业企业提供融资租赁、卖(买)方信贷、保险保障等配套金融服务。(责任单位:金融办、科技局、财政局„国资办‟、人民银行昆山支行、银保监监管组,各区镇)

        9. 现代物流。优化提升物流节点空间布局,完善国内 1天送达、周边国家 2 天送达、全球主要城市 3 天送达的“123 快货物流圈”。到2025 年,新增省级物流重点企业 5 家,5A 级物流企业 2 家,物流业营业收入突破 300 亿元。

        供应链管理。以昆山试验区、昆山综保区等为依托,争取设立江苏咖啡交易中心、全球免税购物场所、陆家浜公铁联运陆地港,构建一站式、综合性专业供应链基地,形成汇集物流、资金流、信息流、商流的国际商贸物流区域性中心。支持昆山综保区联合龙头企业建立电子信息全球供应链管理中心,重点打造集商品展示、集中交易、货品分拨等功能于一体的国际电子信息商品集中采购平台,探索形成以消费电子零部件、关键材料、中间品为交易对象的专业市场。支持第三方物流企业与制造企业开展外包合作,引导物流、快递服务融入制造业采购、生产、仓储、分销、配送等环节,发展零库存管理、生产线边物流等新模式。

        国际物流。加快陆家浜铁路货运枢纽建设,积极融入“国际班列”物流大通道,提升公铁联运水平。研究昆山内河集装箱码头可行性,加强与太仓港、上海港联动,提升公水联运通行便利度。进一步完善保税仓储、海关查验监管等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功能,引导保税功能延展升级。支持“昆盟通”等物流平台对接融入虹桥海外贸易中心,打造东盟国家运输优势专线,引导企业有效运用RCEP 等自贸协定,加大对东南亚物流布局与整合,搭建具有跨境出口、海外仓配、全程跟踪、金融融资等服务功能的跨境物流综合服务平台。

        物贸经济。加强对物贸结算中心、采购中心、营销中心、供应链金融机构等高端环节招引,力争更多开票中心和税源落地昆山。适度控制仓储规模,深化物流业“纳统增收”,实现物流仓储资源占用和产出相匹配。鼓励国内外知名跨国物流企业、商贸企业和供应链管理企业中国总部、区域总部进驻,培育发展物贸总部经济。壮大物贸潜力企业,重点围绕快消品、电子消费品龙头企业,培育一批本土第三方第四方物流企业、网络零担型企业、物贸一体化服务企业,成为物贸领域独角兽企业、单项冠军企业。(责任单位:发改委、交通局、工信局、商务局,各区镇)

        (四)消费导向型服务

        充分发挥昆山产业和人口集聚、水乡生态资源丰富优势,大力发展现代商贸、平台经济、现代文旅等消费导向型服务集群,满足多元化消费需求,持续提高人民生活品质。

        10. 现代商贸。抢抓苏州深化服务贸易创新发展试点、昆山进口贸易促进创新示范区建设契机,大力发展现代商业,打造符合消费升级需求、城市品质提升需求的商贸服务新高地。到2025 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突破 2000 亿元。

        高端商业。实施消费品牌提升行动,强化万象汇、金鹰国际等大型、超大型商业综合体的高端消费定位,依托 TOD综合开发,积极引入星级酒店、轻奢级商超综合体等高品质商业形态,打造独具“昆山印记”的体验式消费 IP。布局首店经济,支持零售、餐饮类国际国内知名品牌企业在昆开设独立法人性质的全球(或亚洲)首店、中国(内地)首店、江苏首店、苏州首店。对接中国进口博览会,引导高端消费品牌跨国公司在昆山设立区域分拨中心,争取开设旗舰店、免税店,有效满足高端消费市场需求。支持传统商贸运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推动业态、管理和服务创新,打造具有消费引领性的智慧商圈和体验式商业经济。

        新型消费。打造以“苏新消费”“双12 购物节”为龙头,好物节、美食节等活动为支撑的促消费活动,推广“云逛街”“云消费”等新业态新模式,加速线上线下消费融合发展,推动数字赋能商业转型,满足消费者多元化、个性化的消费需求。精心谋划“夜间经济” 发展,打造“一区两点两线”五大夜间经济集聚区,推动夜经济与数字经济、文化产业联动发展,塑造一批文体旅商深度融合的夜间消费项目和产品。

        服务贸易。抢抓苏州深化服务贸易创新发展试点机遇,深入推进昆山综保区“五大中心”建设,深化增值税一般纳税人资格试点、服务贸易试点,做强保税研发、贸易物流、保税展示、检测维修、供应链金融、数字贸易等服务贸易新业态。加快进口贸易促进创新示范区建设,借助进口研发设备和原料保税优势,扩大光电、半导体及智能制造相关高端产业产品保税进口和保税研发力度;深化全球维修业务试点,加快推进检测维修中心建设,全面做强以电子信息、机械装备为代表的全球保税进口入境维修业务。到2025 年,服务贸易规模突破 400 亿元。(责任单位:商务局、文体广旅局、发改委、昆山海关、昆山税务局,各区镇)

        11.平台经济。创新“平台+消费”服务,支持京东尚信、润华商业、唯品会、胜道等电商平台做大做强,鼓励发展直播电商、社交电商、社群电商、“小程序”电商等新零售新电商业务,支持旅游度假区、巴城等区镇依托特色农副产品,搭建网上销售平台,培育网红经济,做大生鲜电商,培育一批在线新经济领军企业。创新“平台+流通”服务,支持飞力达、普飞科特等大型流通企业向供应链集成服务商转型,加强与上游生产企业、下游产品加工或批零企业的资源整合,构建采购、分销、仓储、配送、金融于一体的供应链协同服务平台。创新“平台+共享”服务,以知识技能共享、高品质科创空间为主要载体,搭建具有地区影响力的共性技术服务平台,开展共享制造工厂、共享教育培训等服务。支持建立统一的停车、新能源汽车充电等服务平台,实现停车位、充换电设施公共数据采集与共享,提高资源使用效率。(责任单位:商务局、发改委、科技局、城管局、大数据资源管理中心、供电公司,各区镇)

        12.现代文旅。落实《关于实施文化产业倍增计划的意见》,引育一批主业突出、具有核心竞争力的头部文旅企业,建成一批业态集聚、功能完整的现代创意园区和文旅集聚区,打造一批底蕴深厚、影响深远的文旅融合品牌和特色地标。到2025 年,文旅产业营业收入超 1000 亿元。

        数字文旅。推进数字技术与文旅产业有效衔接,提升国家文化产业示范基地昆山文化创意产业园、国家影视网络动漫实验园昆山软件园能级效益。花桥依托数字经济试验区,打造“京东智能、北服晨风时尚、梦世界数字文娱”三大产业园。大力发展动漫游戏影视、网络文化、创意设计、数字装备,加速阿里大文娱苏州中心·周庄数字梦工厂吸引上下游聚合,推动“百戏之师”昆曲艺术 “上云、用数、赋智”,建设全国戏曲舞台艺术数字化制播基地。加速布局发展元宇宙文旅产业,充分运用5G、区块链、超高清、AR/VR、人工智能等技术,研创数字文旅新平台、构建沉浸体验新场景、激活产业发展新引擎。探索数字博物馆建设,推出江南文化数字藏品,推动优秀传统文化和优质旅游资源加快数字转化、传播推广和市场应用。

        文旅消费。推进消费增长与文旅资源互为促进,创建首批省级文化和旅游消费、体育消费双示范单位。以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向往为目标,支持引进建设一批高品质主题游乐、品牌艺术培训等项目。迭代升级国家级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夜周庄”,提质增效“宝岛又一村”慧聚夜市、大渔湾湖滨风情商业街,精心培育亭林园·大西门、和乐电影梦工厂,推进正仪历史文化街区、昆曲咖啡融合小城镇建设,推动水乡古镇、园林景区、文化街区、创意园区向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赋能升级。发挥虹桥品汇昆山分中心、两岸好物馆平台资源优势,通过“线上引流+ 实体消费”,加大文旅元素融入和辐射周边力度。举办戏曲百戏(昆山)盛典和海峡两岸(昆山)中秋灯会、马拉松赛等品牌活动,开展“乡约好时·玉见昆山、妙境江南·文化夜市、良辰昆曲夜秀、卓越体育夜市、渔湾市集”等四季文旅和体育消费活动,鼓励引进和培育高雅艺术精品、戏剧表演小品、时尚文创产品,不断丰富文旅和体育消费内容供给。

        全域旅游。推进全域旅游与文化名片深度融合,创建首批省级文化和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区。以提升品质为方向、以标准化建设为基础、以游客满意度为标杆,加强区域旅游交通、旅游咨询接待、旅游智慧平台、旅游技术保障、旅游个性化服务等公共服务建设。以昆曲、顾炎武两张文化“金名片”赋能全域旅游,实现美学增值和品牌再塑。高标准规划建设青阳港滨水城市客厅文博区,推进庙泾河中央水廊二期建设,活化利用正仪、周市、陆杨、陆家粮库工业遗产,优化发展景区旅游演艺、非遗研学旅游、乡村旅游民宿、农旅节庆活动,打造文化体育旅游精品线路,构建主客共享文旅新空间。旅游度假区以“一条链、两古镇、三节点”为载体,塑造文旅产品、文创商品、文化节庆等“最江南”文旅品牌,培育“潮品发布展示、高端休闲康养、数字文旅创意”等新兴文旅业态,加快启动“东方湖区”全域水乡文旅综合体建设,加速形成江南水乡生态人文组团,打造江南文化样板区。(责任单位:宣传部、文体广旅局、发改委、工信局、资源规划局、商务局、城投集团、文商旅集团,各区镇)

        四、实施路径

        (一)实施载体布局优化工程

        1.构建“一带一核三组团”空间布局(见附件 1)。高层次构筑沪苏新兴服务业集聚带。紧密依托苏州S1 线和上海 M11 线、京沪高铁-沪宁城际、吴淞江科创带以及“五区一线”,东西对接上海和苏州两大都会城市,串联阳澄湖两岸科创中心、城市庭院、昆山南站城市门户、青阳港城市客厅、朝阳路商业中心、昆山综保区、花桥商务港等新兴服务重大载体,建设沪苏联动协同、要素高度富集的新兴服务业地标式集聚带。高站位建设“商务港+数字港”花桥国际商务城核心。发挥“不是上海就在上海”的锋面优势,以强化“虹桥-花桥”双桥协同为牵引,主动服务沪苏协同发展,建成链接虹桥国际枢纽的高端商务区。依托总部港、数据湾等核心载体,打造花桥数字经济实验区,加快引进长三角总部机构、功能机构,培育总部平台、软件研发、时尚设计、数字服务等新兴服务集群。高起点规划“高铁站+综保区”主城区服务组团。推动昆山南站区域打造站城一体、商务汇聚、功能复合的城市门户,谋划建设高铁超级综合体、总部产业园、都市科创区、商务办公群、国际化社区,培育元宇宙、总部平台、研发设计、新兴金融、软件信息、知识产权服务、专业服务等产业。加快昆山进口贸易促进创新示范区和综保区“五大中心”建设,做强进口贸易、货物贸易、服务贸易等领域新业态。高标准建设“高新区+软件园”两岸科创中心服务组团。谋划建设以杜克智谷创新港为核心,以先进计算岛、生命健康岛、高端软件岛、智能机器人岛为支撑的“一港四岛”阳澄湖两岸科创中心,同步将昆山软件园建成在长三角具有重要影响力的服务外包基地,培育发展研发设计、高端软件和信息服务、检验检测、知识产权服务等产业。高质量建设“美湖区+文旅城”度假区服务组团。依托东方湖区全域文旅综合体、太史淀国际文旅中心、阿里大文娱苏州中心等沉浸式文旅载体建设,打造文旅跨界消费新平台和数字内容新产业,发展基于超高清、虚拟现实、5G 等技术的新一代沉浸式体验型文化和旅游消费内容。  (责任单位:发改委、资源规划局、科技局、工信局、商务局、文体广旅局、市场监管局、各区镇)

        2.提升“集聚区+特色园”载体能级。提质新兴服务业集聚区。深入实施省新兴服务业“双百”工程,按照“品牌效应明显、产业特色鲜明、高端要素集聚、配套功能完善”要求,以服务功能优化为重点,以搭建公共平台为抓手,以竞争力提升为核心,提升打造花桥国际商务城、昆山综合保税区保税物流集聚区、昆山软件服务业集聚区等一批省级品牌集聚区,支持小核酸及生物医药产业园、阳澄湖科技园、昆山智谷创意产业园、高新技术创新服务中心等申报省级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布局新兴服务业特色基地。聚焦新兴产业重点领域,结合全市各功能片区资源禀赋,巩固提升花桥大数据产业园、昆山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夏驾河科创走廊、东部金融街、留学生创业产业园、现代物流园区等现有特色专业服务基地,布局推进元宇宙产业园、先进计算产业园、生命健康产业园、花桥总部经济基地、鑫欣科创综合体等一批新的高端专业服务基地。打造一批以建滔大楼、亚太广场、海创大厦为代表的税收“亿元楼”,形成一批集聚效应明显的“总部楼”“新经济楼”“科创楼”“基金楼”,逐步提高入驻率、载体效益、企业属地注册率、税收贡献率。(责任单位:发改委、科技局、工信局、人社局、资源规划局、商务局、市场监管局等,各区镇)

        (二)实施企业主体提升工程

        1.培育创新领军企业。实施服务业领军企业培育计划,鼓励有实力的服务业企业围绕研发中心、检验检测中心、工业设计中心、品牌创意中心等高增值环节,开展跨行业、跨区域、跨所有制兼并重组,实现集约化、平台化、品牌化发展。引导制造业龙头链主企业按照市场原则剥离非核心服务,为产业链上下游企业提供研发设计、创业孵化、计量测试、检验检测等社会化、专业化服务。系统采取诊断咨询、高端培训、项目扶持、要素保障、“直通车”服务等多种措施,引导领军企业加强产业链整合和价值链延伸。打造资本市场服务平台,健全分行业、分层次、分区域的新兴服务领军企业拟上市企业库,加强企业挂牌上市梯队建设。到2025 年,新增省现代服务业高质量发展领军企业 5家,苏州生产性服务业领军企业 10 家。(责任单位:发改委、科技局、工信局、商务局、金融办、市场监管局等,各区镇)

        2.扶持中小企业集群。围绕技术创新、业态创新、品牌创新等新兴服务业领域,遴选一批关键线路和“专精特新”企业进行重点培育和成长扶持,构筑新兴服务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集群。完善中小微企业孵化培育和创新服务体系,建立大企业联合创新中心和通用型工业互联网平台,支持中小创新成长型企业利用大企业平台的关键技术、数据资源、营销网络,在细分领域成长为新兴服务“单打冠军”“隐形冠军”、独角兽企业。拓宽新兴服务业中小微企业融资渠道,发挥昆山天使投资基金作用,积极争取苏州天使基金、姑苏人才基金支持,撬动更多优质资源投向人才创新创业、投向科创企业成长。到2025 年,新增规上新兴服务业企业 200 家。(责任单位:科技局、发改委、工信局、财政局、市场监管局、金融办、工研院等,各区镇)

        3.加强专项招商引资。坚持存量提升与增量引进并举,加强对新兴服务业领域招商引资,发挥北京、深圳、上海三个创新中心作用,打造集“项目招引+创新路演+资本投资”于一体的功能平台,实现对新兴服务业创新项目的离地招商。强化资本撬动,加强对新兴服务业头部企业的资本注入和并购,引进一批“科技含量高、行业地位前、服务品牌强”的知识密集型新兴服务业项目,实现人才、技术、资本、项目的“打包引进”。支持并鼓励排名前列的全球服务商在昆设立分支机构并引进专业服务人才,开展全球化精准招商。到2025 年,新引进投资超亿元的新兴服务业企业项目超 40个。(责任单位:商务局,各区镇)

        (三)实施公共平台支撑工程

        1.搭建科技创新平台。加快大科学装置建设,高效运营国家超级计算昆山中心,深入实施深时数字地球国际大科学计划,支撑先进计算、数字服务等新业态发展。深化与中科院、清华大学等大院大所合作,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技术创新中心、产业创新中心、制造业创新中心等国家级创新平台。围绕新兴产业方向,鼓励企业与高校院所积极开展产学研合作,共建新型研发机构、校企联合实验室、博士后工作站等创新平台,打造元宇宙产业创新中心,国家级光电技术创新中心,三一、清陶、好孩子等行业领先技术创新中心。用好科创产业用地(Ma)政策,加快打造“创新孵化+产业加速+科技金融+股权投资”联动的创新创业孵化平台。(责任单位:人才办、科技局、发改委、资源规划局、金融办,各区镇)

        2.搭建“两化融合”平台。研究搭建昆山服务供需对接公共服务平台,设立发包商资源池、服务商资源池、解决方案查询、智能匹配工具、绩效评价工具等功能模块,加强对本地服务企业与制造企业的市场撮合,构建全市制造企业和服务企业高效、便捷、常态化的供需对接桥梁。培育发展服务型制造解决方案供应商和咨询服务机构,建设一批面向服务型制造的专业服务平台、综合服务平台和共性技术平台。以客户为中心,建设贯穿产品全生命周期的数字化平台、产品数字孪生体等综合服务平台,重点提升研发设计、生产制造、维护检修水平,拓展售后支持、在线检测、数据融合分析处理和产品升级服务。建设共享制造平台,发展提供以租代售、按时计价、按需使用等灵活的生产设备共享服务的共享工厂,提供面向社会开放研发设计、质量监控、数据分析、供应链管理、智能运维等服务能力。(责任单位:工信局、发改委、科技局、市场监管局、大数据管理中心等,各区镇)

        3.搭建标准品牌平台。鼓励新兴服务企业采用国际标准,参与国际、国家、行业标准制定,参与新兴服务业标准化示范试点,加快建设信息技术服务、科创服务、金融服务等重点领域标准化体系,以标准化引领新兴服务业提质扩能。探索建立昆山品牌推广平台,在科技服务、信息服务、会展服务、金融服务、商务服务等细分领域,培育一批“专特精新”品牌服务企业,塑造高品质、高识别度、高影响力的新兴服务名企、名园。加强服务业质量体系建设,引导企业强化质量诚信意识,推动质量信用分级分类监管,新增一批省级质量信用等级A 级及以上服务业企业。(责任单位:市场监管局、发改委、科技局、工信局等,各区镇)

        (四)实施内外开放链接工程

        1.推动新兴服务沪苏协同。全面融入苏州市内全域一体化,实施“东接、西融、北联、南协”区域联动发展策略。向东深化与虹桥国际开放枢纽在总部经济、专业服务、进口贸易、会议会展、现代物流等新兴服务领域协作;以国资平台为引导,加强与上海张江-临港-金桥-外高桥“南北科创走廊”对接,积极引进创新资本、研发中心、智能运维、专业机构、人力资源等新兴服务要素。向西融入苏州主城,参与环阳澄湖区域高质量发展,形成界浦河两岸科技创新教育组团。向南链接G60 科创走廊,沿 G42、 S1-M11交通线构建 G42 科创走廊,同步在沪苏临界地区建设嘉昆太协同创新核心圈,实现三地大型科研仪器设备开放、科技合作创新资源共用、高端科技服务业共享、科技创新券通用通兑,参与组建长三角“感存算”一体化超级中试中心;推动旅度区和长三角示范区链接整合,打造江南水乡生态人文组团。向北联动太仓港以及上海港,高标准推进昆山保税物流园区联运中心建设,探索昆山综保区与上海洋山港“港港联动、协同发展”,打通综保区口岸通行新模式。(责任单位:发改委、科技局、商务局、交通局等,各区镇)

        2.推动新兴服务昆台融合。依托昆山试验区、金融改革试验区平台和机制优势,瞄准台湾新兴服务业优势领域,深化两岸在金融服务、研发设计、信息技术服务、文化创意、节能环保、专业服务等领域合作,重点培育引进一批引领作用强、服务水准高的台资新兴服务业重大项目,建设台资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加强昆台交流金融合作,进一步丰富金融业态,鼓励引导台资金融机构分支机构集聚,深入推进跨境人民币创新业务,放大台资企业集团内部人民币双向借款、两岸跨境人民币同业融资等试点效应;加大合格境外有限合伙人(QFLP)试点推广,加快合格境内有限合伙人(QDLP)试点落地,促进资金双向流动。试点两岸跨境服务从业人员资质互认,实施昆台两岸创新创业“同城待遇” 新举措,吸引更多台湾地区新兴服务专业人才到昆山落地服务。(责任单位:台办、发改委、科技局、商务局、人社局、金融办、人民银行昆山支行等,各区镇)

        3.推动新兴服务全球链接。争取新一轮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试点,鼓励外资进入信息服务、科技服务、金融服务、商务服务、人才服务等领域,逐步融入全球新兴服务业网络。依托综保区“五大中心”建设,深化与欧美等发达地区合作,重点招引一批企业总部、投资中心、销售中心、运营中心、结算中心等项目,鼓励企业发展服务贸易、货物贸易新业态新模式。引入普洛斯、易商等机构,建立商流、信息流、资金流、物流“四流合一”的供应链金融平台,实现货运、资金、信息全球衔接。加快推进国家进口贸易促进创新示范区建设,用好增值税一般纳税人资格试点等政策,加大光电、半导体及智能制造相关高端产业产品保税进口和保税研发力度,深化全球维修业务试点,全面做强以计算机、电子模组、机械设备为代表的高端产品全球保税进口入境维修业务。(责任单位:商务局、发改委、科技局、工信局、金融办等,各区镇)

        (五)实施资源要素保障工程

        1.强化专业人才支撑。聚焦四大类新兴服务业创新集群,研究制定昆山新兴服务业紧缺人才需求目录。深化“头雁人才”“双创人才”等政策,加强新兴服务业高端化、复合型人才培养和引进,建设“经营管理人才+专业技术人才+技能人才”服务型制造人才体系。依托昆山杜克大学国际合作教育样板区、“一带一路”昆山国际先进技术研究院等平台,鼓励用人单位通过项目资助、生活补助等方式,柔性引进海内外院士、学术带头人和细分领域新兴服务业领军人才。支持龙头企业与高校开展合作,探索订单式人才培养机制,培育一批高素质的专业服务技能人才。借鉴上海、苏州等先进政策,探索海外移民实践基地、国际职业资格比照认定、高端人才个税减免等试点,吸引海内外专业服务人才来昆落户。(责任单位:人才办、人社局、发改委、科技局、工信局、商务局、金融办、昆山税务局等,各区镇)

        2.强化产业空间支撑。优化实施“三优三保”专项行动和产业用地更新“双百行动”,创新产业链项目准入和“产业定制地”供应方式,健全弹性年期、先租后让、作价出资、折价入股等供应体系,鼓励工业企业利用存量土地新建工业厂房或增加原厂房层数,用于从事新兴服务业。盘活存量楼宇资源,鼓励引导服务业企业入驻楼宇,提高楼宇入驻率、产出率。聚焦阳澄湖两岸科学中心、昆山南站城市门户、夏驾河科创走廊、综合保税区等重大载体,全面实施土地复合利用行动,推出一批Ma 科创产业用地、二三产混合用地示范项目。以“收、转、改、促”为主要路径,有序腾退仓储等服务业零散、低效用地,提高土地亩均效益。加强轨道交通导向的土地利用,适度提高站点周边土地开发强度,强化地下地上一体开发,拓展新兴服务业用地空间。(责任单位:资源规划局,各区镇)

        3.强化产业金融支撑。建立新兴服务业专项资金池,研究推出“昆服贷”金融产品,为新兴服务业企业提供融资支持。打造“金融超市”升级版,引导金融机构推出知识产权质押贷款、信用保险保单质押、投贷联动等新型金融产品和服务。常态化开展“金融伙伴计划”专题活动,支持企业通过上市融资、发行债券、私募股权融资等方式,拓宽融资渠道。发挥产业引导基金和母基金作用,探索设立新兴服务业创新集群产业基金等专项子基金,大力发展创业投资、股权投资、天使投资,做大私募股权基金规模。推进科技服务、信息服务、商务服务等领域专特精新领军企业并购重组和服务品牌塑造。(责任单位:金融办、发改委、科技局、工信局、财政局、市场监管局等,各区镇)

        五、保障措施

        (一)  建立专项工作机制。成立市服务业领导小组办公室,建立部门联席会办制度,明确新兴服务业各细分行业主管部门工作职责,及时协调解决行业发展面临的重大问题。健全新兴服务业监测评价体系,市发改委会同市统计局制定新兴服务业综合评价办法。通过设定水平指标和发展指标,重点考核各板块新兴服务业高质量发展2025 行动计划年度完成情况,监测结果纳入高质量发展考核。完善新兴服务业统计制度和统计体系,加强新兴服务业新业态、新模式的统计与监测。深化实施物流业、商超综合体、建筑业“纳统增收”,及时将人力资源服务、知识产权服务、专业市场、法律咨询会计等行业纳入“纳统增收”专项行动。

        (二)  加强专项政策支持。统筹用好服务业发展的财政、税收、金融、土地等政策资源,形成政策合力,重点支持新兴服务企业发展和现代服务集聚区建设。围绕新兴服务业重点领域的要素需求,出台新兴服务业专项扶持政策,加大服务业领域政策支持力度,提升产业扶持的精准度。加强新兴服务业金融支持,推出促进新兴服务业创新集群发展的金融产品,重点支持新兴服务业项目储备库相关企业孵化发展。

        (三)  落实重点项目支撑。建立新兴服务业重点项目库,设立相关准入标准,按照年度重点项目计划抓好推进落实。建立项目定期调度、会商推进机制,对重点项目建立“服务专班”,确保重点项目尽快投产增效,提升新兴服务业创新集群发展动力。围绕新兴服务业重点领域和专项行动,争取在科技研发服务、数字技术服务、供应链创新体系建设等领域谋划储备一批前期项目,争取更多的新兴服务业项目“进盘子”。

        (四)  优化产业营商环境。全面深化服务业体制机制改革,参与苏州国家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推进省知识产权保护示范区建设。打响“昆如意”品牌,推动“跨省通办”业务扩面提质,深化“一件事”“一业一证”和工程建设审批等重点改革,完善“昆企通”功能,拓展“免申即享”范围,实现更多惠企便民措施主动甄别、快速兑现。对新兴服务业新业态、新模式实施包容审慎监管。加强服务市场诚信建设,推动守信联合激励和失信联合惩戒,推动“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和信用监管深度融合。

        附件:

        1.昆山市新兴服务业高质量发展空间布局图

        2. 各区镇新兴服务业发展重点领域

附件下载
延伸阅读
根据标签自动聚合以下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