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详情

姑苏乡土人才培养集聚行动计划

苏人才〔2020〕2号
级别:苏州市级状态: 有效
分类:人才激励政策,苏州市级,其他
支持方式:其他
支持产业:其他
发文单位:苏州市委农村工作领导小组、苏州市人才工作领导小组

        为进一步加强乡土人才队伍建设,切实发挥乡土人才带领技艺传承、带强产业发展、带动群众致富,助力脱贫攻坚、助推乡村振兴的作用,激励乡土人才在苏州乡村广阔舞台上大施所能、大展才华、大显身手,根据省、市部署要求,制定本计划。

        一、指导思想

        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围绕培养造就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三农”工作队伍要求,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加强乡土人才培养集聚,优化乡土人才发展生态,为率先基本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走出一条具有苏州特点、体现标杆水平、城乡融合发展的乡村振兴道路提供更加有力的人才支撑和智力保障。

        二、基本原则

        ——坚持党管人才。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走在最前列的目标定位,深刻领会乡土人才对于乡村振兴的重要意义,加强对乡土人才工作的宏观管理,努力以人才集聚带动农村就业创业,带领群众脱贫致富,着力以人才振兴引领和保障乡村振兴战略在苏州落地见效。

        ——推动产业发展。引导乡土人才强化产品意识、市场意识、产业意识,做优品牌、提高品质、提升品位,推动传统技艺与现代生活、现代科技相结合,着力培育一批在国内外有广泛影响力的“苏作”经典产业和特色产业,更好地推动农村经济社会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

        ——倡导文化传承。传承和弘扬乡土文化蕴含的优秀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尊重历史文化积淀,尊重地域风格特点,尊重民间公序良俗,维护和弘扬传统技艺技能所凝聚的精神追求、蕴含的文化元素,倡导传承经典、守正出奇、推陈出新。

        ——促进生态营造。充分尊重农民意愿和农村实际,统筹推进各类乡土人才队伍建设,遵循乡土人才发展规律,集聚各类创新创业要素,实施更加积极、更加开放、更加有效的人才政策,营造融合、协同、共享的创新生态,让各类人才竞相投身乡村振兴事业。

        三、目标任务

        围绕“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体要求,统筹抓好农业专业人才、能工巧匠人才、文化传承人才、乡村治理人才等四支队伍。力争用三年左右时间,累计培养集聚600名左右符合时代要求、发挥引领和带动作用明显的市级优秀乡土人才,其中农业专业类、能工巧匠类、文化传承类、乡村治理类各约150名,更好满足乡村振兴发展需求。

        1.实施农业专业人才专项。重点培养集聚一批高层次农业生产经营及乡村规划建设“领航员”,有效提升农业生产水平、农业发展质态和乡村建设水平。农业专业人才分兴农科研英才、兴农技术能手、富民经营标兵三类。其中,兴农科研英才主要面向在苏高校、科研机构、企业等单位的农业科研人员和乡村规划人才,对在推动农业生产和乡村规划建设方面具有引领示范作用的予以重点支持;兴农技术能手主要面向直接从事农业生产或农业技术推广的技术能手,对掌握并推广先进生产技术、带动本地农业生产提质增效明显的予以重点支持;富民经营标兵主要面向从事农产品深加工、销售及推动一二三产融合发展等领域的经营管理人才,对形成特色品牌、经济效益突出、创造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解决农民就业、带动农民增收的予以重点支持。

        2.实施能工巧匠人才专项。重点培育一批高素质传统技艺技能“传承者”,弘扬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有效带动技艺传承和产业发展。能工巧匠人才分三个培养层次,第一层次培养对象主要面向拥有25年以上从业经验,技艺技能在行业内领先的领军人才;第二层次培养对象主要面向拥有15年以上从业经验,技艺技能在行业内处于较高水平的骨干人才;第三层次培养对象主要面向拥有10年以上从业经验,年龄在35周岁以下,具有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资格、技师以上职业资格等相当层次水平的高潜质青年人才。

        3.实施文化传承人才专项。重点培养集聚一批致力于传承乡土民间工艺、弘扬乡土传统文化、发展乡土文化产业“守护人”。文化传承人才分乡村艺术能人、非遗传承优青、文化产业标兵三类。其中,乡村艺术能人主要面向常驻乡村进行艺术创作、表演展示或教育普及的民间艺人,对获得市级以上文化艺术类奖项、常年坚持送文化下乡、获得群众好评的予以重点支持;非遗传承优青主要面向从事非遗项目传承与保护,能够采取多种方式盘活地方特色资源,有效推动非遗项目传承与发展的优秀青年人才;文化产业标兵主要面向扎根乡村,推动文化旅游、康养基地、美丽乡村建设、农耕文化展示、文创产品开发等项目产业化,产生良好经济效益的文化产业人才。

        4.实施乡村治理人才专项。重点选树一批高素质农村基层治理“领头雁”,面向农村基层党组织书记、“两委”班子成员、青年骨干,培育一支政治过硬、数量充足、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乡村治理人才队伍。乡村治理人才分新时代优秀村党组织带头人、新时代优秀村“两委”班子成员、新时代优秀村青年骨干三个层次。其中,新时代优秀村党组织带头人主要面向所在村党组织或个人曾获市级以上党内荣誉,在带动致富、惠农益农、乡村治理等方面取得较好实绩,党员群众满意度较高的村党组织书记;新时代优秀村“两委”班子成员主要面向个人获得镇级以上荣誉表彰,配合村书记取得明显工作实绩,在惠农益农工作中发挥重要作用,具有较好群众基础的村“两委”班子成员;新时代优秀村青年骨干主要面向获得个人表彰,具有较大发展潜力,或通过定制村干、农业委培等途径,在“三农”领域工作成效较好,群众基础较好的其他青年村干部。

        四、保障措施

        1.加强组织领导。坚持党管农村工作和党管人才原则,把乡土人才队伍建设纳入乡村振兴总体布局,纳入人才发展总体规划,纳入基层党建重要内容,同步谋划、同步推进、同步落实。具体组织实施工作在市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的统筹协调下,由市农业农村局牵头负责,相关部门根据职能分工有序推进,各地结合实际抓好落实。财政部门应安排必要的资金用于培养资助和择优奖励。加大“三农”领域其他专业实用人才的培养集聚力度,进一步建立健全乡土人才队伍建设体系。

        2.搭建事业平台。大力支持乡土人才干事创业,鼓励和支持乡土人才参与乡村振兴重大工程、重要工作、重点项目,创办企业并积极吸收村民就业、带动富民增收。加快建设现代农业科技创新中心和成果转化平台,支持创建能工巧匠工作室、文化传承工作室等。强化行业管理,引导和支持不同领域乡土人才跨界合作、融合发展。加强对接各级农业产业化专项资金和金融机构,积极推动“人才金融”向乡土人才延伸,鼓励金融机构开发针对乡土人才的定制化金融产品,进一步强化乡土人才自我造血功能。

        3.创新培养机制。畅通发展渠道,鼓励参加继续教育,支持职业(技工)院校开设农业技术、传统文化、技艺技能等课程,大力培养储备青年人才。与高等院校、大型农业企业等建立产教合作基地,优化乡土人才订单式培养模式。深入实施乡土人才职称评定工作,建立职称评审绿色通道,持续提升乡土人才职业能力建设水平。对具有相应职业(工种)职业资格证书或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的乡土人才,可按规定直接申报省同级乡村振兴技艺师。加大乡村治理人才的培养锻炼和选拔使用力度。同等条件下,优先推荐市级乡土人才申报上级人才工程。

        4.营造良好氛围。加强对乡土人才的政治引领吸纳,深入开展“爱国·奋斗·奉献”精神教育,引导乡土人才传播乡村文明,传递发展正能量。完善人才荣誉制度和激励体系,将乡土人才纳入党委联系服务专家范围。对“三带两助”成效好、贡献大、认可度高的乡土人才,优先推荐为各级党代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加大对乡土人才典型的宣传力度,大力培育创新文化、弘扬工匠精神,努力营造全社会尊重、关心和支持乡土人才发展的良好氛围。

延伸阅读
根据标签自动聚合以下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