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动态

越过此山,再登高峰!

        百尺竿头,更进一步;百舸争流,奋楫者先。

        9月20日,“2024年中国中小城市高质量发展指数研究成果”正式对外发布,昆山再次登顶全国百强县之首。至此,昆山已连续20年位居全国综合实力百强县市首位。

        得改革开放风气之先,积改革开放之势,“昆山之路”因改革开放而生,随着改革开放不断延展。作为全国首个GDP突破5000亿元的县级市,昆山在递进式发展变革中,创造了一个又一个传奇,正将现代化蓝图变成生动的发展现实。

        “我国中小城市数量众多、禀赋各异,各地以百花齐放的实践探索为全国发展书写了春色满园的别样精彩。”市委书记周伟表示,昆山承载着习近平总书记“现代化应该是一个可以去勾画的目标”殷切期望,我们牢记嘱托、感恩奋进、走在前列,以攀登者的姿态不断标注县域高质量发展新高度。


        登顶,造就和遇见更好的自己!昆山之所以能够从一个传统农业县跃升为全国县域领头羊,始终支撑着昆山发展勇立潮头、铸就辉煌的强大力量,就是“昆山之路”精神。

        昆山历来就有“敢于第一个吃螃蟹”的豪迈志气。正是以探索探路推动突破突围,以先行先试打造标准标杆,以比学赶超实现争先进位,才在昆山处处展现出百舸争流、竞相发展的生动局面,成就了区镇的百花齐放和昆山的一枝独秀。

        2005年首次成为全国百强县之首后,昆山便稳坐“头把交椅”,近年更是加速发展。数据显示,昆山地区生产总值分别于2014年、2019年跨越3000亿元、4000亿元台阶,从3000亿元到4000亿元用时5年,而从4000亿元到5000亿元仅仅用了3年。

        回眸2023,一连串数字展现的是一个奋进的昆山:地区生产总值在5000亿元的高基数上增长5%;规上工业总产值再上一个千亿级台阶;进出口总额逆势增长10.3%,首次突破7000亿元大关、达7610.6亿元,占全省比重提升至1/7。

        人们常说,创业容易守业难,攻城容易守城难。连续20年位居全国综合实力百强县市首位,虽不易,但昆山做到了。

        再回首,无论是1984年自费创办开发区,还是1989年撤县设市,抑或是2009年被赋予“勾画现代化目标”光荣使命,昆山这座城市发生了太多传奇故事。挑最重的担子,啃最硬的骨头,昆山争当区域一体发展、产业创新发展、深化改革开放、现代化城市建设、社会综合治理、实现共同富裕“六个县域示范”,力争以一域之精彩为全局增光添彩。

        党的二十大提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二十届三中全会对“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作出战略部署,落地到昆山就是实现打造中国式现代化的县域示范“昆山梦”。也许我们还会遇到沟沟坎坎,但这条“路”会越走越宽广,引领着昆山再登新高峰。


        时代大潮滚滚向前,热门产业更替轮回。

        昆山人“拆笔记本电脑”的故事流传至今:20多年前,昆山刚在笔记本电脑组装产业中站稳脚跟,便逐一分析每个零部件,构筑了一条总产值超7000亿元的电子信息产业链。

        这样的故事曾被一再讲述,以此激发人们“造链”的激情。站上高原、登上高峰之后,昆山不止步、不停歇,仍然向着山顶攀登。基于此,昆山一着不让推动实施智能终端向智能穿戴延伸、消费电子向汽车电子拓展、传统汽车零部件向新能源汽车核心部件发展“三个转型”“三大行动”,加快传统制造向研发制造、智能制造、绿色制造“三个升级”。

        昆山人深知,想要不断开辟新事业,必须先立后破。凭借对机遇的把握,昆山强链补链延链,以谋求产业“全新一跃”。

        沿着昆山咖啡全产业链数一数,光是星巴克、瑞幸等头部企业就有30余家,昆山囊括全国60%的咖啡生豆烘焙量和全国60%以上的生豆进口量,荣获“国际咖啡产业之都”称号。中国食品工业协会咖啡与饮品专业委员会常务副会长侯红梅认为,虽然昆山咖啡产业发展时间短,但很快在行业内形成了“做咖啡到昆山”的共识,关键是抓住了行业龙头。

        一条产业链从无到有,背后离不开昆山超前的战略眼光和布局。当前,昆山提出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持续深化“2+6+X”产业布局:“2”即7000亿级的新一代电子信息和3000亿级的高端装备制造两大主导产业,“6”即新显示、新智造、新医疗、新能源、新材料、新数字六大战略性新兴产业,“X”即以元宇宙、先进计算、航空航天等为代表的未来产业。



        “一个庞大的、与时俱进的产业体系,是昆山能实现20年百强县市首位的最重要、最直接原因。”中小城市研究院院长、中国社科院原城市发展与环境研究所所长牛凤瑞认为。

        稳坐“头把交椅”,并非“一成不变”。

        昆山“变”了,变得更加“新”了:特色专业创新产业园区正在拔节生长,一座充满现代气息的创新城市跃然眼前。

        今年是维信诺扎根昆山的第20个年头,上半年维信诺AMOLED智能穿戴面板市场份额上升至24%,出货量全球第一。

        早些年,智能穿戴设备被认为是“手机附属品”,如今成为有独立价值的设备。预计到2025年,全球可穿戴腕带设备市场出货量有望达到2.17亿台。昆山维信诺相关负责人表示,企业的发展离不开创新驱动,维信诺将不断以屏幕创新带动终端产品创新,以满足新型显示市场多元化需求。

        产业层面的创新,源自制度创新。前不久,昆山发布科技创新推动新质生产力加快发展“1+N”支撑体系,加快建设创新主体活力迸发、创新载体特色多元、创新要素高效配置、创新成果加速转化、创新生态开放包容的现代化创新型城市。

        把握时与势、认清危与机,方能阔步奋进路。连续20年位居全国综合实力百强县市首位,“创新”从来都是昆山念兹在兹。纵览我国县域经济发展,或各有奇招,或优势形成,辩证去看,昆山并没有绝对的优势,但不断运用“创新”这一朴素方法论,每每总有新的收获。锚定创新,昆山提出加快建设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的创新城市,这也将鼓舞着昆山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信心愈发坚定。

        深谙市场发展规律的昆山,扭住创新“牛鼻子”,不断做强“创新雁阵”。近年来,全市推进元宇宙、低空经济、先进计算等特色专业创新园区建设,建成千亿级园区2个、百亿级园区12个、50亿级园区22个。同时,还形成了以3家千亿级企业、10家百亿级企业、129家十亿级企业、1057家亿元级企业、2765家规上工业企业为矩阵的产业大牵引。



        从一个“无人区”走出,向下一个“未知地”进发。竞逐更高质量发展,昆山以归零心态再出发,勇攀下一座高峰。

        选择就像一道门,可以走向不同的未来。

        福伊特造纸(中国)有限公司扎根昆山27年,作为昆山最大的德资企业,拥有世界上最大的现代化造纸设备生产和服务中心。“我们始终坚信扎根昆山是一种双赢的选择。”福伊特造纸首席执行官安德思说,昆山政府为企业提供了良好的营商环境,使得福伊特在中国市场上获得了稳健的发展。

        与时俱进的昆山“自带光芒”。自1984年自费创办开发区起,昆山就走出了“开放开发、外向带动”的“昆山之路”,以不足全国万分之一的土地面积,创造了全国2%的进出口,并集聚了来自全球80个国家和地区的近1万个外资项目。

        信心,映射在“大抓项目、抓大项目”的成色里。今年上半年,昆山累计签约亿元以上项目145个。你会发现,拼项目的背后不仅是拼发展,更体现着对产业结构升级重组的全面谋划,彰显了昆山“大抓项目、抓大项目”的深层发展逻辑。

        只有好的营商环境,企业才能引得进、留得住、发展得好,在昆山有不少产业正与政府共同成长。“昆山就像我们的同行者,一路陪伴。”清陶能源联合创始人、总经理李峥说,昆山是懂企业的,起步之时就开了1亿元资助人才项目。



        高质量项目筑起经济最稳固的“底盘”,昆山用服务“软实力”实现了发展“硬支撑”,一路行稳致远、攀高逐新。

        一座被温暖所包围的城市,永远有一个家在等待您。

        多年来,昆山民生支出占比始终保持80%以上,目前建成由2家“三甲”医院、9家乡镇医院、18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110个社区卫生服务站构成的卫生体系,各类学校增至325所……民生福祉是经济发展的映射,昆山推动“民生七有”向“民生七优”提升,让每一位新老昆山人都成为幸福的昆山人,让第一故乡、第二故乡都成为圆梦的创业之乡。



        《2020中国人口普查分县资料》显示,昆山进入全国105个大城市行列,位列4个县级大城市之首。大城市要有大城市的样子。昆山提出用科学规划描绘城市的“成长坐标”,用匠心设计塑造城市的“骨肉之躯”,真正把昆山打造成为一座本地人自豪、外来人向往、创业者称赞的现代化大城市。

        从全局谋划一域,以一域服务全局。置身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浪潮之中,昆山努力让短板变长,让长板更长。在此过程中,昆山不仅将“一体化”作为一种发展思维,更作为一种路径,不断拓展发展空间、提升发展能级,实现新的跨越。

        从2013年全国首条跨省地铁线路——上海地铁11号线昆山花桥延伸段开通运营,到去年沪苏地铁“双11”号线在花桥交会,再到如今低空航线的运营,这一进程折射出昆山加快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实现了一体化协同发展效应。



        以山而名的昆山,亦以攀登者之姿立于县域群峰之巅。经济发展与民生福祉同频共振,一个个逐梦、筑梦、圆梦的拼图相连,正在呈现一幅幅中国式现代化的动人图景。